资讯详情

当前位置: 全球玻璃网 > 玻璃资讯

浙江民企资本市场频频出击

来源:本网原创   时间:2004-04-01

【内容摘要】

来自中国证监会杭州特派办的统计显示,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上市公司的“生力军”。浙江68家上市公司中,有25家为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浙江民企上市还在全国创造了“多个领先”:领先个以自然人作为发起人的公司“浙大海纳”;领先个以自然人控股发起上市的公司“天通电子”;领先个以自然人控股发起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浙江玻璃”;领先个在新加坡买壳上市的“金义五大连池”。
  浙江民企倾情股市
  目前,还有一大批浙江民企正翘首以盼排队等待上市。据浙江省上市办主任丁敏哲称,到今年6月底,浙江132家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而这些数字背后是更多主动改掉“家族制”缺陷、徘徊在辅导期之外的民企上市群体。
  人们似乎从已有的上市公司“浙江广厦”、“天通股份”、“宁波韵升”和“雅戈尔”等看到了上市民企的示范效应,使越来越多的浙江民企渴望寻求资本市场“奶酪”。绍兴县常务副县长孙云耀告诉记者,位于绍兴杨汛桥镇的一家乡村私营玻璃厂“浙江玻璃”成为内地首家在香港发行H股的民企后,当地不少民企老板失眠了。当地政府于是因势利导,给予拟上市企业土地、房产、审计调账等各种税费减免4年等优惠政策,短短两年时间,随着宝业集团不久前的挂牌,浙江绍兴市杨汛桥镇诞生了第三家香港上市公司,与其他两家香港上市公司浙江玻璃(主板)、浙江永隆(创业板)都在同一条街上。一条街上出了3家香港上市公司,着实让人惊奇,更何况这些企业都是从2001年12月份以后陆续上市的。据当地证管部门介绍,在杨汛桥镇目前已经有5家民营企业上市,目前至少还有6家企业正在接受上市辅导。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张旭昆教授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越来越多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浙江民企,正急于摆脱乡野“土财主”角色,淡化“家族制”,上市就成为他们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寻求向“公众公司”转型的一条捷径。
  通过股票融资,大大促进了浙江民企的竞争力。出于对浙江市场尤其是对浙江民营企业的看好,目前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综合类券商已在浙江从事企业上市业务。
  努力寻求境外上市
  据了解,这些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并非是杨汛桥镇最大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上市成功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其他企业的上市愿望。不少从事上市业务的券商扎根在这个小镇。“一些券商一呆就是几个月,跑了这家跑那家,当地企业界的一位人士介绍说。
  中科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洪汉民最近为了公司的股票能够早日在海外上市,频频在新加坡、北京和杭州之间奔波。“虽然股票上市已从过去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但国内主板的门槛对于民企来说仍然太高了。我们等不及就把目光转向了海外。”洪汉民这样对记者解释。
  而在新加坡成功上市的浙江金义集团董事长陈金义道出了他在海外上市的“真经”:在海外上市的成本比国内上市不知要少多少倍!优秀的民营企业海外上市步伐不应停止,而应加快。他认为,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渴望优秀的民营企业。
  近两年,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已经成为一个亮点。浙江宝业集团在香港主板挂牌。虽然影响力不及前期挂牌的联华超市和首创置业,却也成为香港市场上的一个亮点。作为一家建筑企业,在对国际投资者的配售中,获得了4.38倍的超额认购,表明了市场对其的认可。
  2001年12月,正是香港市场上民企风波迭起之时,浙江玻璃作为内地领先家发行H股的民营企业成功在港上市,让当地其他一些企业的老总辗转难眠。
  对于浙江绍兴杨汛桥镇的民营企业来讲,上市的意义不仅仅是融资,获得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这是建立企业信誉度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浙江玻璃曾经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但应者寥寥。原因就是,很多职业经理人对该企业的实力和未来履行承诺的能力很怀疑,感觉这是一家小地方的小企业。当企业成功在香港发行H股后,再以类似的条件招聘经理人,却来了很多应征者。现在,浙江玻璃的总经理就是公司引进的清华大学的博士后。
  浙江玻璃的董事长冯光成表示,香港上市公司这个名头的号召力还不小。他觉得,公众公司让人觉得信赖,这将有利于企业未来的业务拓展。
  更为关键的是,民企在海外上市并没有受到任何歧视。
  香港交易所中国发展及上市推广高级总监彭如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香港交易所不会因为个别民营企业的问题,而给广大的民营企业上市设立障碍。香港交易所的上市条件没有改变。这种态度不仅仅是香港交易所的,也是当地证管部门的。
  不久前,中国证监会决定将不再出具境外上市“无异议函”,亦即取消对涉及境内权益的境外公司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的法律意见书的审阅。内地和香港市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监管部门为内地企业赴海外融资逐步松绑的领先步,也简化了民营企业赴香港上市的程序。香港交易所的统计表明,去年117家成功上市的公司当中,有44家为内地民企,这表明内地民企股已成为香港证券市场的生力军。
  重组买“壳”各显其能
  日前,*ST民百公告称,公司国家股股东民佛集团向浙江红楼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转让6738.9172万股国家股事宜,已获甘肃省政府的批准,正报请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此前不久,另一浙江民企伟星集团已成功收购四维瓷业。浙江民企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击,重组国有上市公司和买“壳”上市。
  近年来,浙江民企买“壳”上市的案例不断涌现。华立集团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收购重庆川仪和ST恒泰股权,并对这两家公司成功地实施了资产重组。
  横店集团也是频繁涉足于资本市场的一个著名民企。2000年10月,横店集团透过控股子公司上海光泰投资,成功入主青岛东方。2002年10月,又通过收购太原刚玉母公司太原双塔刚玉(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而间接控股了太原刚玉;2001年末,浙江莱茵达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入主辽房天。
  2002年8月,来自杭州的浙江省耀江实业集团通过以51%股权控股ST琼海领先大股东德祥源投资,进而间接控股ST琼海德;2000年5月,南都集团曾入主龙发股份;杉杉股份的控股股东杉杉集团于2002年4月控股长春热缩。
  由自然人公司间接控制的“金华信托”,联合其关联公司“上海邦联”一起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上海邦联以擅长上市公司法人股投资而闻名于股市,金信信托自身也在股市中频频出击,曾利用关联公司控制过“浙大网新”,并于2003年3月受让了伊利股份原领先大股东14.33%股份,由此将有望成为伊利股份的新任领先大股东。
  此外,还有浙江美都控股集团收购宝华实业和浙江铁牛集团拟收购金马集团等等。此次红楼旅游入主*ST民百,更是把浙江民企热衷于“染指”上市公司重组的借“壳”上市行为的雄心毕现无疑。
  市场呼唤优秀民企
  为什么浙江民企会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击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首先,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令人瞩目。据统计,目前浙江全省88个县市区中,已经有85个县市区形成了块状经济,年产值超亿元的区块519个,块状经济总产值5993亿元,约占全省年工业总产值的49%。
  其次,浙江民企的观念发生转变。过去,许多浙江民企对于股份制的改造“不以为然”,认为不搞股份制同样也可以筹集到资金。但是随着民企上市所带来的好处要比预想的更多,例如可以筹集到巨额资金,使企业家身价倍增和提升公司形象,并通过上市改善股本结构、促进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和提高管理水平等。这些因素促使许多浙江民企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以积极酝酿和寻求上市。
  再次,虽然2000年至2002年期间,民企上市已占到浙企上市总量的一半左右,但仍然无法满足浙江民企的上市需求。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已有拟上市公司100多家。由于直接上市需要漫长的等待,使许多浙江民企开始认识到,通过借“壳”上市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业内人士就此指出,浙江民企频频“现身”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并不完全是“作秀”,而是为了寻求将“资本”嫁接到原来的产品经营中,在更高层面上发展。因此,可以预期浙江民企涉足上市公司重组的案例还会不断增加。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汪炜副教授认为,民企上市有四点好处:一是能够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二是能够有助于企业产权清晰化;三是股权分散,有助于企业分化风险;四是能够改善企业的智力结构。他表示,企业上市必然要改革原来一些落后的管理体制和财务制度,使之向透明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Copyright © 2005-2017 www.glass.cn 玻璃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
触屏版
电脑版
功能模块
其他功能
关闭